次日,赵弘润得其父皇魏天子召唤,遂入宫觐见,父子二人在甘露殿附近的花园里散步。
期间,魏天子问起了会试的情况:“初试进行地如何了?”
赵弘润闻言回答道:“礼部还在审批,不过,初试的考题并不难,据礼部尚书杜宥所言,只要是真正苦心念过书的学子,都能通过,保守估计,今年会试可能会比往年增加约三四千人。”
听了这话,纵使是魏天子都不由有些咋舌,毕竟往年通过乡试获得会试资格的考子,约只有两千余名,这一下子,足足暴增了两倍的名额。
“也就是说,就算是十人取一,今年亦有约六百名入围的学子?”魏天子皱了皱眉。
仿佛是猜到了魏天子的顾虑,赵弘润轻笑着说道:“关于此事父皇不必担心,单单兵学,就至少能吸收百余名学子,河东五县那边,亦缺诸多官员,这还不算儿臣的商水邑,或许,仅招收六百名学子还不够用呢。”
“这倒也是。”魏天子点了点头,随即,他好似想到了什么,说道:“对了,近日朝廷正在草拟郡域的划分,准备将河东郡拆成河东与河内两郡,在箕关与轵县之间设界石,作为两郡的交界。……你觉得如何?”
对于朝廷拆分当初的大郡,赵弘润并不陌生,毕竟在几年前,朝廷就将魏国最大的颍水郡,拆分为梁郡、颍水、商水三个郡。
其中,梁郡的范围北止于南燕,西北止于酸枣、西止于榆关,西南止于安陵,南止于圉县、东南止于葵丘、东止于济阳、东北止于蒲阳,在这一大圈范围内的土地皆归梁郡,受大梁府节制。
而梁郡与商水邑之间的大片土地,包括颍阳、安陵等地,则仍归于颍水郡。
这样的划分,有利于在商水邑出现后各地方官府的运作,而商水邑也真正意义上成为了魏国的重点南防,这其中涉及到了一些改变并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,总的来说,其中最大的改变在于,魏国不再针对楚国设防,而将这个国防任务移交给了商水邑。
这个措施,既给予了商水邑极大的自由,也让魏国减轻了国防负担,使得魏国不需要再针对楚国部署驻防军队,而将这部分的驻军花费转嫁到了商水邑身上,算是两赢的局面。
而对于赵弘润来说,商水邑已与封国无异,至少他不用去理会某些家伙对他商水邑叽叽歪歪。
哦,除了汾陉塞。
汾陉塞的驻军依旧保持原样不动,毕竟汾陉塞就算不再负责防范楚国,他们还有巴人这个敌对方。
总得来说,赵弘润对朝廷拆分河东郡是比较支持的,毕竟目前的河东郡的确是过于庞大,倘若拆分成河东与河内两支,能够更有效地展开边防任务。
在赵弘润的构想中,他希望他弟弟桓王赵弘宣率领北一军坐镇安邑,配合汾阴的临洮君魏忌、以及蒲坂的原砀山军副将闻封,三者合力足以将新河东郡打造地固若金汤;而河内那边的边防,则交给驻军在山阳的燕王赵弘疆麾下的山阳军,以及目前驻军在武遂的卫穆的南燕军。
各司其职,共同肩负起魏国的北防。
“河东郡守与河内郡守的人选呢?”赵弘润询问道。
倘若说赵弘润对拆分河东郡唯一有什么顾虑的话,那也就只有郡守谁属这个问题了。
魏天子仿佛是看出了赵弘润的心思,笑着说道:“河东郡守不变,依旧是安邑的董程,至于河内嘛……朝中还在争议。”
赵弘润闻言张了张嘴,本想推荐他那位四王兄燕王赵弘疆,不过他仔细想了想,他那位四王兄怎么看都不像是善于治理民生的人,于是也就作罢了。
父子二人走了一阵,随即在花园里找了一处亭子坐下歇息了片刻。
期间,魏天子又对赵弘润说道:“两日前,韩将廉驳从离石率两万韩军出征河西,这事你听说了吧?”
赵弘润点了点头,他心说:这个消息还是青鸦众透露给内侍监的呢,我怎么可能不知道。
“你觉得韩军此战胜败如何?”魏天子问道。
赵弘润想了想,说道:“由太原守廉驳这名韩将亲自率领太原军出征,那么这次韩军的胜算最起码在八成以上。”
“哦?”魏天子略有些吃惊地看着儿子,惊讶地问道:“你对那廉驳的评价颇高啊。”
听闻此言,赵弘润正色说道:“廉驳乃是难得的猛将,非但是儿臣,韶虎大将军亦对廉驳多加称赞。”
“唔。”魏天子点了点头,想来韶虎在返回大梁之后也提过这事。
随即,他沉声说道:“朕已派人联络了司马安,命他移军前往河西……”
“移军?”赵弘润闻言一愣。
广告位置下